新聞稿

航向新創藍海 基隆市海洋經濟創生無比璀璨

2024-04-10


位於臺灣最北端的基隆市,由於地近台北市,因此長期以來並非新創重鎮,傳統的主要產業基隆港又面臨新建台北港的競爭,青壯人口大量外移,整體產業結構亦亟需轉型。

然而基隆並未強迫自己必須與台北競爭,反以「背山面海」的優勢,以地方創生與青創文化為突破口,打造旅遊、觀光的海洋經濟,展現出新創有溫度的人文關懷。InnoVEX 此次特別前往基隆訪問產業發展處青年及綜合規劃科潘祖德科長,以了解基隆獨特的新創樣貌。

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今年也將率領新創參與 InnoVEX 2024,分享來自北海岸的創生熱情,也歡迎各位貴賓屆時蒞臨 S0608 展位與他們互動,一同感受海洋經濟的無窮潛力。

成也臺北、敗也臺北 基隆的困境與因應策略

潘科長訪問一開始就有些無奈地笑著表示:「其實基隆是成也台北、敗也台北。」基隆由於接近雙北首都圈精華地帶,因此長期以來青壯就業人口外移嚴重,從 2003 年人口總數達到巔峰的 39.2 萬後便一路下探,今年 2 月份民政處的統計中,基隆全市人口數已下滑到36.19萬人,其中約 11 萬人都往雙北移動、就業等。

基隆自日治時代與國民政府建設時期,原是以臺灣北部港埠工業與倉儲產業為主要發展核心,形成以基隆港為核心之產業發展網絡,但如今面臨全球化、空運成本下降、船舶大型化、臺北新港等多項因素競爭下,基隆港已經逐漸退居二線。

根據111年基隆市都市發展暨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策略指出,基隆經過工商業發展與轉型後,如今產業結構已經轉變為以第二、三級產業為主,但受限於地理環境限制與開發飽和等問題,基隆工業發展投入成本高,僅能吸引以服務首都圈產業發展之下濾廠商為主,難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及轉型。

因此,基隆市決定以新創及地方創生為契機,將基隆背山面海的雨都情懷再生,以高附加價值的觀光旅宿業、海洋產業、服務產業等作為基隆新的發展方向。

View post on imgur.com


「靠海、吃海、愛海、敬海」 基隆的海岸創生之路

潘祖德科長表示:「基隆的新創是以觀光為主,像郵輪產業經濟,跟一些以海洋為主的經濟,以及文創等為主,這與我們看到雙北的一些科技新創、ai新創等等是有些許不同的。」

地方創生的概念為2014年由日本政府提出,為中央為地方所提出的綜合發展策略提供資訊、人力資源和財政等各種協助,以改善地方人口結構嚴重老化、提升地方活力的一種政策。因此,在各地鼓勵新創落地,與在地環境結合,提供足夠就業機會,就成為必要課題。

潘科長表示:「創業要與在地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等元素做連結,才可以永久;如果突然引進一個科技新創,沒有一些元素支持的話,它也很難活下去。」

潘科長舉例說明,例如正濱漁港的「星濱山共創工作室」,就以藝術、文創結合,將原先不起眼的船塢改造成繽紛溫暖的共創空間;而獲得基隆市政府創業金補助的「海洋廢人」,則是以水上活動結合人文、社科、漁業、經濟等層面,透過生態旅遊教育旅客達成環保目標。潘科長表示:「基隆很多的(新創)都是靠海,然後吃海,然後愛海,然後敬海。」

從地方打進全國大賽 基隆市府為新創應援

除了希望新創願意來基隆市落地生根,基隆市府也做了許多補助措施,希望能幫助這些新創站穩腳跟,最後通向全國,成為成熟企業。潘科長詳細說明了基隆市府的補助過程,希望能讓有夢的人都來基隆讓新創發芽。

首先,在團隊剛來到基隆後,就可以向市府提出提案書,申請《基隆市青年投入創業及公共服務補助計畫》,提出該團隊欲執行的專案,經審核通過後,最高可獲得 20 萬元的補助款,每年大約會選拔 10 至 12 支團隊進行補助。在初期階段,提案書不需要團隊一定要有過往實績,主要的審核重點是形成商業模式的潛力。

在團隊逐漸成熟後,就可以向市府申請「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(地方型SBIR)」。SBIR 是基隆市府針對轄內廠商提供創新研發補助,以智慧科技數位應用、文化創意、時尚產業及地方特色服務領域之創新研發或創新服務為主。SBIR個別申請補助編列上限為100萬元、聯合申請最多可申請200萬元補助金。

目前已有許多基隆在地新創獲得過 SBIR 補助,例如因應基隆「雨都」之名而推出共享雨傘服務的「品雨資訊Hosuan」;透過獨特水產加工技術,開發出基隆十大伴手禮之一”漁品鮮饌海鮮米粉”的「漁品軒」;「和平島地質公園」幫助傳統海女產業轉型的黃偉傑,如今取得ISO20121永續認證,成為亞洲第一取得國際永續活動認證的國家級景點。

View post on imgur.com


創新技術部分,則有專精各種玻璃加工的「元璋玻璃」,以及擅長智能顯示卡(電子紙、按鈕、電池) 設計以及各類創新電子功能結合傳統ISO卡之整合與生產廠商「智慧光科技」,亦取得過SBIR的補助。

在基隆市內的補助後,潘科長表示,今年開始基隆市政府也開始受理在地新創廠商申請創櫃板。創櫃板是由櫃買中心籌設,為提供具創新、創意構想之非公開發行微型企業「創業輔導籌資機制」,提供「股權籌資」功能但不具交易功能。企業申請創櫃板,可享有「免辦理公開發行」、「享有公設聯合輔導」、「籌資成本低」、「擴大營運規模提升知名度」等優勢,讓新創在通往上市上櫃的道路上更為平順。

潘科長表示,基隆市府一直有收到來自廠商的需求,因此產發處青年科就決定今年開辦此項業務,並且已經至少收到兩家廠商的申請。市府接收廠商提案書後,通過審核者就會轉給櫃買中心,以利後續進行。潘科長表示:「我們希望這些團隊經由我們提供的初期的資源,可以變得成熟,就像從地方,打入全國賽,那資源就更多了。」

靠海吃飯 港都空間新生機

在位於基隆市中心的 Workin Bar基隆創業商務空間中,InnoVEX 也訪問 Workin Bar 的 Sharon,請她以共享辦公室的角度,來看基隆的新創。不同於雙北共享辦公室的生態,在Workin Bar基隆創業商務空間中不只有在地新創與青創,也有個體辦公室、法律事務所、社福機構,甚至有美容業者工作室等。

View post on imgur.com


除了提供獨立辦公室、固定座位等辦公空間外,Workin Bar也作為新創情報站的角色分享補助、活動、課程等資訊,努力成為基隆新創最佳後盾。

Sharon認為,基隆人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懷,是城市創新可以正向循環推動的重要原因:「基隆人的性格就是海派、無懼又純樸,近年來政府推動的青年返鄉、地方創生、社區營造等議題正好給有想法的創業夥伴很大的助力,讓他們覺得是時候可以為家鄉做些改變。

很多年輕人慢慢的返鄉創業、就業,整個創生機制有創造出一個良性循環,也讓年輕人看到,可以在在自己的家鄉這邊打拼發展,像我上次台北朋友來基隆廟口逛街,他發現店家裡頭多了很多年輕人,反而臺北的一些夜市是長輩較多。」

Sharon也認為,除了鼓勵地方創生發展,在商業活動的整合串聯,培養成一個在地特色的生態系,也是未來可以進一步發展的重點:「因為基隆市場小,不管是哪種產業類型,相互合作打團體戰都是延續企業生命周期的利基點,WORKINBAR可以提供一個商務媒合的空間環境,做為創業者互相合作的發展基地。」

「以往具有創業服務的商務空間在基隆的市場需求並不明顯,因為地方創生發展的周邊效益,近兩三年越來越多的創業需求出現,就連寫得一手好書法的伯伯都想把作品上架 NFT 來創業,而我們就扮演了協助創業輔導的角色。」

除了鼓勵公司成立,基隆市府也透過舉辦「甲板派對市集」等活動,加入 AR、音樂表演,與基隆在地特產、伴手禮結合,為港邊帶來豐沛人潮。潘科長表示,基隆市府瞄準高附加價值的郵輪、旅遊、觀光產業,作為城市地方創生與產業轉型的解方,讓海洋經濟能上岸落地,成就雨都歸鄉青年的創業甘霖。

【新聞聯絡人】

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   Tel: +886-2-25774249    Fax: +886-2-25785392

劉文程 (David Liu) 360  Email: david_liu@mail.tca.org.tw

洪嘉伶 (Sharlene Hung) 324  Email: sharlene@mail.tca.org.tw

<<BACK